我在讀書的時候很窮,窮到沒有錢交女朋友,那個時候在餐廳打工可以順便吃一餐,有一天老闆和老闆娘吵架,餐廳沒開,那天居然連吃飯的錢也沒有...因為窮,造成了匱乏的心理,出社會工作開始有收入,領了薪水就東買西買,因為覺得缺很多,因此成了無法存錢的月光族。

許多購物慾望強烈的人總是感受著物質上的匱乏,因此需要持續的購物來填補心靈上對物質缺乏的空洞。例如喜歡買衣服的人總覺得衣櫃裡少了一件衣服;喜歡攝影的人總覺的相機包裡少了一顆鏡頭...於是陷入了買無止境的無底洞。

《祕密》一書給我一個很重大的啟示,就是「把自己當作生活在富足之中,你就會吸引富足」。這句話和我以前的認知大不同,一直以為因為「匱乏」所以要賺更多的錢,才可以買自己欠缺的東西,或者用好吃好以犒賞自己賺錢的辛勞。結果是賺的越多,花的越多,因為慾望未曾減少,始終還是覺得匱乏。

然而,把自己當作生活在富足之中,不管是真的假的,就是去感受富足,其實這只是一個心境的調整,告訴自己,目前已擁有的,已經夠了--這樣看起來沒什麼,可是照著做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別小看它的威力,當我把「缺乏」的感受調整成「富足」的感受時,思考的焦點也從「我缺少什麼」轉變為「我擁有什麼」,當我體認到其實我擁有很多時,那種富足感會令我不再有花錢的念頭。(就像肚子充滿飽足感,吃不下東西了)

於是當我逛街看到不錯的衣服時,我的想法變成「我已經有足夠的衣服,不必再買了」,拍照時也會滿足於垷有的攝影裝備,認為不需要再買鏡頭了,甚至也打消了更換更高畫素相機的念頭。如此一來,我們不會一天到晚掛在購物網站上,我們的荷包更不會因為3C產品的不斷升級而跟著大失血,即使去百貨公司遇到週年慶,也只會購買需要的折價品而已。

因此,當你將感受頻率調整到「富足」的電台時,首先你將接收到「現在所擁有的都已足夠」的快樂節目,過去佔據你大部份支出的「想要」項目將被大幅刪減,而你的消費只會限定在基本「需要」的支出上,如此一來,你的支出減少了,儲蓄自然就增加了。這就做到了富足的第一步。

當你感受富足時,你腦子裡想的不再是怎麼花錢,而是怎麼賺錢了,而這樣的思考模式不正和富人一樣嗎?當你思如富人,行如富人時,很多致富的機會和命運自然就會朝你走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m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