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參加了長洪台北總館「腰馬與基礎訓練 」的課程,由總教練授課,原先以為只有段級和教練級才有資格參加,然而是廖老師以「中壢訓練所的學員都是教練級」為號召,我們中壢與課人數居然達15人之多,足見本所師兄姐們的勤奮好學。

記得前不久上中階氣功班時總教練有提到「腰馬先行」的概念,而本次上課便是以腰馬」為主題做深入的講解。

何謂「腰馬」?對於初學來說實在摸不著邊際,於是在課後向廖老師請教,老師針對基本動作逐一說明之後,已有進一步的理解。

在此將吸收到的心得做一報告如下:

舉凡萬物運行皆有其固定的軌跡,武術亦然,不論是基本動作或武術套路,所有的動作及步法間的變化也必須依循正確的軌道。同樣打一個套路,由初學者和入門者來做比較,即便兩者招式都對了,但是看初學者打套路總會覺得少了什麼,不若入門者演練的那樣精湛,而這缺少的要素,便是招式動作沒有在正確的軌道上,常會看到身體偏移,重心不穩以及折痕等動作不流暢的現象。因此,將動作導引到正確的軌道上才能突破瓶頸而進入武術學習的另一個境界。

從上述的說明應該可以較容易理解「腰馬」的含意,簡單的說,就是整合腰間及下盤的步法(包含馬步,弓步,伏虎式,虛步...),將力量回歸丹田並發於丹田。我們做任何動作,皆以丹田至頭頂為中心軸(身體中線),而運用腰間的力量與丹田做整合來進行上盤(腰部以上)及下盤(腰部以下)的動作變化。

練習腰馬,必須注意以下兩個要點:

腰馬合一:將腰間及腰跨(髖關節)以丹田的凝聚力做整合,步法變化及行進是以丹田的力量來推動(而非用四肢之力)如此才能做到腰馬先行」。腰與馬必須合而為一,不能各走各的。

腰馬合手步法間的變化必須做到「吞胯」,吞胯是身形,步法變化時藉用丹田之力拉回吞身再轉腰際,如此便會在腰身形成一個迴旋力,將這個迴旋力整合並傳達到手上便可產生身型的力道,就是所謂「拳由胸口出,力由腰馬生」的道理。

我們可以藉由基本動作如活臂,甩腰,一步三拳,獨立式變馬步及弓步前進等等的練習來加強對腰馬的訓練。

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堂課,但是加強了腰馬的基礎概念並將它融入套路中,發現確實有所不同,但是對於轉腰身及吞胯的靈活度,仍應多加練習才能使動作更精湛純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m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