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3C鑑賞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去年將WDTV藍光奇機藍光劇院這三台多媒體影音播放機做一個大PK,得到不少網友的回響,也因此幫助不少朋友建置藍光家庭電影系統。個人對這類產品一直保持相當高的興趣,也很想投入類似產品的開發與銷售,然而始終覺得這三款機種都有美中不足之處。今年過年前發現藍光劇院出了第二代,其產品型號不再使用製造商兆赫的Z開頭編碼,而是用代理商比特數位IBT做為型號。他們搞產銷分離制,倒也是蠻新奇的。

藍光劇院II 的產品型號是IBT-1073,藍光劇院第一代的型號為ZP-500A,第二代除了上蓋不同,機身與使用者介面太致上相同,從第一代就很介意那兩個USB依然放在前面, 好像兩顆大門牙露在外面, 不過看久也就習慣了。  

IBT-1073官網產品介紹

DMAA41-A49961694000_4ca2b9eaa02e4.jpg

IBT-1073背面介面圖解↓ (和第一代完全相同)

DMAA41-A49961694000_4ca2b9eaad9bc.jpg

IBT-1073支援的影片模式,幾乎所有的影片檔通吃,還沒遇過不能播放的↓ 

DMAA41-A49961694000_4ca2b9eab3f4c.jpg

ITB-1073規格表↓

DMAA41-A49961694000_4ca2b9ead42f0.jpg

遙控器圖示↓  遙控器與第一代大致相同, 不過實體底部有"比特數位"和"IBT-1073型號"的印刷字樣

DMAA41-A49961694000_4ca2b9eacbe21.jpg

剛才有提到, IBT-1073原廠的使用者介面和第一代差不多, 除了硬體和軔體有升級之外, 會選擇IBT-1073的另一個原因是可以更改為對岸的軔體, 更新後除了有不同的使用者介面, 還可以看Youtube, 以及其他VOD(Video On Demand 随選視訊)功能,以下有詳細說明。

以下就以更新後的軔體向大家做介紹,開機後會先出現一個比特數位的字樣(圖略),接著進入主畫面,偵測到連接的硬碟時會在螢幕最上方顯示硬碟的型號及容量, 按右鍵可依序選擇電影→相片→音樂→檔案管理→網路多媒體→系統設定↓

_DSC5273.jpg

先從最右邊的"系統設定"說起吧↓

_DSC5274.jpg

按下"確認"鍵, 進入設定選項↓

_DSC5275.jpg

進入系統設定裡的"系統選項", 在此畫面下可按右鍵直接跳到下一個設定選項(不用回上一頁)↓

_DSC5276.jpg 

聲音選項: 可選擇聲音是由HDMI輸出到電視(二聲道)或由SPDIF(光纖)輸出到多聲道擴大機。若沒有使用多聲道擴大機,聲音會由HDMI輸出到電視,若是片源的音訊格式是AC3或DTS等多聲道音訊時IBT-1073也可將它解碼為二聲道而輸出到電視。在使用光纖線連接到多聲道擴大機的情況下,當片源的音訊為AC3或DTS時可以有多聲道的環繞音效。但當音訊為AAC時請將SPDIF輸出改為2CH, 否則擴大機會沒有聲音。(很多使用者經常遇見沒有聲音的情況,就是因為這裡的設定出了問題)

_DSC5279.jpg

影像設定:如果你的電視也是Full HD(我們說"高畫質", 對岸翻成"高清),那當然要選1080P 60HZ,若你發現影像畫質不夠紮實,請檢查一下這裡的設定是否在1080P。至於1080P 24HZ是所謂的"電影模式",這裡我都選"自動"因為還沒去研究有何差異。恢復播放選"開",這功能很重要,若一部影片沒看完,下回播放時它會問你是否恢復上次播放,省得從頭開始找。

_DSC5280.jpg

網路設定:可設定有線網路,接上網路線即可設定。無線網路則要加裝他們家的USB無線網卡。另外,本機還支援NAS及BT下載功能(網路功能很少用,偶爾看一下Youtube)

_DSC5281.jpg

現在開始進入檔案瀏覽,左邊的三個選項"電影"、"相片"及"音樂"類似電腦裡"媒體櫃"的瀏覽方式,我都是進入"檔案管理"選擇要瀏覽的檔案↓ 

_DSC5120.jpg

進入"檔案管理"可以選擇:

1. USB: 已連接的USB硬碟

2. 光碟: USB光碟機(DVD或BD) 以個人的使用經驗來說, 連接一台USB DVD光碟機可以完全取代DVD播放機, 用本機播放DVD影片更有升頻效果。(本功能同ZP-500A, 請參閱前一篇文章

3. 網路: 瀏覽同網域WORKGROUP電腦裡的檔案。

4. UPNP: 瀏覽同網域WORKGROUP電腦裡的媒體櫃。

_DSC5121.jpg

進入硬碟檔案瀏覽,可顯示完整的檔名↓

_DSC5142.JPG  

以下以播放"葉問2"為例,在播放影片時,按下遙控器左下方的色鍵,螢幕右下角會顯示一個選項方塊↓

_DSC5128.jpg

選擇"字幕"會出現調整字幕的選項方塊,可選語言種類,字幕大小、顏色、位置,對嘴及編碼方式。(註:直接按下遙控器左下方的色鍵也會出現這個字幕的選項方塊,另外按遙控器的向上和向下游標也可直接調整字幕的上下位置,操作十分便利。)

_DSC5140.jpg

回到前圖右下角的選項方塊,選第二個"音頻"與按下遙控器左下方的色鍵都會出現"音頻"選項方塊 (當影片有多個音頻時, 如二聲道, AC3, DTS)

而選第三個"跳點播放"時會出現如下圖的時間軸方塊, 輸入時間數值可接影片跳播至選定的時間點,這是一個非常方便的功能↓

_DSC5138.jpg

播放1080P藍光格式的影片(MKV)不會有累格的情形,不過通常片源我都選擇720P,因為夠好了,也較節省空間。除了觀賞影片,還可瀏覽相片及聽音樂,可播放MP3及音質等同CD的FLAC無損格式。

接下來進入網路多媒體(必須連接網路線)↓

_DSC5144.jpg

網路多媒體有很多選項,不過我最常看的還是Youtube↓

_DSC5145.jpg

進入Youtube畫面,這介面很電腦不同,剛開始有點不習慣。它會讓你根據點閱數及回應數做排行,以下是點選"最多點閱"後出現的畫面↓

_DSC5149.jpg

並可使用搜尋功能, 會出現輸入法,不過用用這方法輸入實在很不習慣。像Google TV有無線鍵盤就方便多了,不過玩過這功能後相信你也不會想去買Google TV了,一來因為用電視看Youtube畫質實在不好,二來也與使用習慣不符。我都是在教練及師兄來訪時,用Youtube搜尋武術相關影片並一起討論。

_DSC5148.jpg

再回到網路多媒體主畫面,選擇左上方的"中國互聯網", 會進入以下畫面, 有很多的VOD選項。

_DSC5158.jpg

不過個人的使用經驗是礙於連網術速率,影片斷斷續續,不是很實用,本機還是著重在藍光片的影片欣賞,光是其優異的畫質及便利的操作,IBT-1073已經很超值了。    

更多關於藍光播放器的介紹請參考: 高畫質影音播放機的選擇 (WDTV、藍光奇機ZIN-5005HD  與 藍光劇院ZP-500A 大PK) 

sum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這些日子一直有股衝動想要敗入SONY NEX-5,但是東問西問,都因為「雙鏡組」缺貨而無功而返。但因為下週要去荷蘭出差,實在很需要用到廣角來取景,但雙鏡組據說要到十月底才有貨。昨天在要決定放棄前終於開竅--為何一定堅持要買雙鏡組呢?既然NEX-5如此輕巧那何不先買定焦鏡組(NEX-5+16mm F2.8餅乾鏡) 先享受它的輕薄短小呢?於是到處打聽「小黑五定焦鏡組」(黑色機身)的行踪,終於讓我買到了。

想入手單眼相機已久,昨天終於得手了!為了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在此做個開箱紀錄,(其實相機及配件是拿出來用後再擺回去拍的,已破壞第一現場,實在很不專業,請見諒!)

既然是定焦鏡組,它的包裝當然就很小囉↓

IMG_4438.jpg 

打開後,最上層是說明書,保證書及光碟(廢話!哪家不是這麼做?除非從箱底開箱)↓

IMG_4439.jpg 

第二層就是機身+餅乾鏡、充電器、USB線及頸帶(電池已裝入機身,閃燈沒拍到)↓

IMG_4441.jpg 

NEX-5+餅乾鏡 正視圖↓

IMG_4442.jpg 

NEX-5 後視圖↓

IMG_4445.jpg 

NEX-5 上視圖↓

IMG_4448.jpg 

這麼輕巧的機身拿來當隨身機使用剛剛好,肩帶就先不別上了,別上之前買了沒用的的MATIN腕帶剛剛好↓    

IMG_4462.jpg 

NEX-5 裝上閃燈的英姿↓ 

IMG_0004.jpg 

拉起閃燈, 很酷哦!↓ 

IMG_0005.jpg 

IMG_4464.jpg 

裝在多年前在荷蘭機場買的CD包,還真剛好↑↓ (之前都用這個包來裝G7+套筒及廣角鏡)

IMG_4465.jpg 

以上感謝陪伴我多年的G7為NEX-5拍攝開箱照,G7,你放心,我決並不會因為買了NEX-5就讓你退役,你在我心中仍有很大的份量,不至於只見新機笑,不管舊機哭。

為了慶祝新機購入及上班滿一週,昨晚到公司樓下的嚐嚐久久擺了一桌。

我也利用這機會練功,測試室內人像拍攝的效果↓

DSC00018.jpg   

16mm F2.8餅乾鏡的光圈仍然不夠大,主角背後的酒促妹背影依然清析可見↓

 DSC00025.jpg

DSC00027.jpg 

DSC00029.jpg 

今早到社區中庭做戶外試拍,當背景離主題較遠時,淺景深就出來了↓

DSC00067.jpg 

不過近拍時對焦需要一些功夫,而且餅乾鏡沒有防手震,手上的穩定度要夠↓

DSC00070.jpg 

室內拍攝,光圈優先時,光圈值調大,背景就矇矓了↓

DSC00084.jpg 

傍晚再到大崙崇德宮拉一張超廣角取景↓16mm的定焦鏡擁有24mm的超廣焦距,在拍攝風景時實在很好用。

DSC00110.jpg 

NEX-5的確是一台十分優異的相機,難怪會熱賣到爆。去年原本設為目標的Panasonic Lumix GF-1現在在個大賣場及NOVA隨處可見,與去年剛上市時一機難見的情況真是今非昔比。而今因為NEX系列熱賣而造成GF-1被冷落一旁,實在也為GF-1感到有點挽惜,畢竟GF-1的介紹文目前仍是本站人氣指數最高的文章,我有義務為它說句公道話:

其實GF-1依然是一台很優質的相機,在m4/3系統的開拓史上具有無抹滅的功勞及地位,只可惜在行銷策略上出了點問題,也許因售價太高造成代理商沒有引進(GF-1為日本製而NEX為泰國製,成本相對較高,市面上GF-1都是平輸商品) 在規格上又被NEX佔了上風,期待GF-2的推出,看看P家是否可扳回一城,有競爭才會有進步啊! 

sum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愛好攝影的我,一直想入手數位單眼相機(DSLR),可是它的體積及重量實在令我望而卻步。原本看中Panasonic m4/3系統的GF1很心動,但還是沒有敗下去。

沒有買GF1的原因:

1.代埋商沒有進口,也就是沒有公司貨,而水貨價位也偏高。

2.機身沒防手震,攝影模式只有單音收音(又不能外接麥克風)

3.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我的Canon G7 還沒壞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則非常令人振奮的報導,就是Sony也來參一脚,即將推出一系列的輕巧型數位單眼相機了:

Sony於5月11日全球同步發表全新α數位單眼相機【NEX】系列產品。這款世界最輕、最小的可換鏡頭數位單眼相機,採用與M4/3相同的無反光鏡設計,體積輕巧,便於攜帶。在時尚的機身內配備有Exmor APS HD CMOS感光元件、動態錄影功能、3D全景拍攝模式等,加上全新的E接環系列鏡頭,以及簡單易懂的操作介面,讓使用者輕輕鬆鬆就可以拍出大型單眼相機才能達到的精細畫質或是景深效果,隨時隨地享受拍照的樂趣。全新推出的α 【NEX】是數位相機玩家進入單眼世界的首選機種,也是單眼相機玩家第二台隨身相機的最佳選擇。

N2.jpg  

全新的α【NEX】系列機身最薄處僅有24.3mm(註1)、重量只有229公克(NEX5),外型時尚輕巧,容易攜帶。其所配備的1420萬畫素的Exmor APS HD CMOS感光元件以及Sony 獨家的BIONZ™ 影像處理器,可以拍出單眼相機才能夠達到的精細畫質與淺景深效果,而且感光度最高可達ISO 12800,即使在夜間低光源的環境,也能拍出雜訊低且清晰銳利的影像。更值得一提的是,使用者除了使用全新開發的E接環鏡頭,更能夠透過轉接環搭配全系列的α鏡頭,創造出更多的影像效果,享受多元化的拍照樂趣。 

863735267_VAvEg-M.jpg 

 

此外,【NEX】系列更是第一款具有動態錄影功能的α數位單眼相機。其中,【NEX 5】支援AVCHD格式的1080i Full HD錄影;而【NEX 3】則支援MPEG4格式的720p HD錄影。使用者只要按下Movie Mode快捷鍵,即可快速進入錄影模式。在錄影時更能夠快速自動對焦,並且拍出明顯的景深效果。此外,只要透過HDMI連接線就將相機連接到電視,即可在大螢幕欣賞高畫質的影音娛樂。 

除了上述的特點,α【NEX】系列還擁有創新的3D全景拍攝模式,讓使用者利用3D影像,記錄壯闊美麗的風景。此外,【NEX】系列具有優異對焦速度,搭配臉部偵測、微笑快門及每秒 7 連拍等功能,即使拍攝的主體是活潑好動的小孩或是寵物,也能清晰捕捉每個精彩畫面。更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光源反差太大的環境中拍照,使用者也可以透過α【NEX】內建的Sony獨家Auto HDR高動態範圍功能,重現影像中暗部的影像並且保留亮部的細節,輕鬆拍出接近肉眼所見的自然影像。 

在強大功能外,α【NEX】擁有人性化的圖形操作介面以及拍攝秘訣與功能解說,只要透過簡單易懂的Control Wheel就能切換功能,使用者還可以直接選擇各種設定好的場景模式拍攝,輕鬆拍出專業級的影像。而【NEX】系列擁有3吋可翻轉的LCD螢幕,方便使用者進行各種角度的構圖,並隨機附贈外接式閃燈,支援低光源場景的拍攝,打造全方位的拍攝體驗。 

▼ LCD 可以變化角度

863734952_VQi6A-M.jpg 

NEX-5 / NEX-3的螢幕為可掀背式的設計,3.0" 92萬像素的「Xtra Fine」液晶螢幕,往上可以80度、往下可以45度調整方向,有助於不同角度的拍攝。此點,也比 GF1 優。較難得的是,NEX-5 / NEX-3設計為掀背式的LCD之後,機身的厚度,仍然比一般的 M4/3 機器薄。 

 ZLCDANIM.gif

▼ NEX-5 接用外部閃光燈時

ZFLASHANIM_300.gif

初期,NEX-5 / NEX-3 將有三支鏡頭支援,分別為-  

  • 16mm F2.8餅干鏡(大小62mm x22.5mm/重量 67g)
  • 18-55mm F3.5-5.6 OSS(大小62mm x60mm/重量 194g), 具防手震功能
  • 18-200mm F3.5-6.3 OSS(大小75.5mm x99mm/重量 542g ), 具防手震功能 

ZLENSES-S.jpg

 α數位單眼新機【NEX 5】及【NEX 3】將於6月中開始預購,7月初正式上市。【NEX 5】推出銀、黑兩色,一機一鏡組(搭配16mm F2.8鏡頭)建議售價NT$20,980,一機一鏡組(搭配18-55mm F3.5-5.6鏡頭)建議售價NT$22,980,一機雙鏡組(搭配16mm F2.8鏡頭及 18-55mm F3.5-5.6鏡頭)建議售價NT$26,980。【NEX 5】推出銀、黑、紅、白四色,一機一鏡組(搭配16mm F2.8鏡頭)建議售價NT$16,980,一機一鏡組(搭配18-55mm F3.5-5.6鏡頭)建議售價NT$18,980,一機雙鏡組(搭配16mm F2.8鏡頭及18-55mm F3.5-5.6鏡頭)建議售價NT$22,980。 

產品型號NEX-5 NEX-3
機身顏色 銀、黑 銀、黑、紅、白
建議售價 一機一鏡組
(搭配16mm F2.8鏡頭)
NT$20,980 一機一鏡組
(搭配16mm F2.8鏡頭)
NT$16,980
一機一鏡組
(搭配18-55mm F3.5-5.6鏡頭)
NT$22,980 一機一鏡組
(搭配18-55mm F3.5-5.6鏡頭)
NT$18,980
一機雙鏡組
(搭配16mm F2.8鏡頭及
18-55mm F3.5-5.6鏡頭)
NT$26,980 一機雙鏡組
(搭配16mm F2.8鏡頭及
18-55mm F3.5-5.6鏡頭)
NT$22,980

資料來源:DCView

 ▼ NEX-3 一機二鏡組

N.jpg

  ▼ NEX-3 的機身顏色(NEX-5只有銀與黑)

N1(2).jpg

▼ APS 感測,1.5X 焦長轉換率 

863735368_PpRiq-M.jpg 


▼ NEX-5 的背面設計

863734864_337QZ-M.jpg 


▼ NEX-5 的機頂設計

863734886_FmkoV-M.jpg 

▼ 紅色的 NEX-3

863735224_yyU9q-M.jpg 

▼ 接用外部麥克風時的情況(NE5 支援AC3聲音錄製格式, 可以拍攝具有環繞音效的影片)

▼ NEX-5 光學剖視圖

znew5phantom_500.jpg
這兩部機器以其大小比 M4/3 更輕巧易攜, 感測元件更大(雜訊更低、淺景深更明顯)、價位更低、來自 SONY 的時尚設計感,對隨身單眼相機市場投下今年最大的震撼彈。
對於整體的隨身單眼市場而言,NEX-5 / NEX-3 的出現可謂影響深遠,也將排擠 M4/3 的市場。但對消費者而言,消費者不僅有更多的選項,也會有更便宜的新選擇。消費者仍是最大的贏家。

另一方面,隨身單眼 / 無反光鏡的交換式鏡頭單眼系統之崛起,在未來已是風潮,C / N 兩家如何接招,市場將會如何丕變,也都將是未來值得觀察的變化。


NEX-5 / NEX-3將可以透過轉接環相容於既有的α系統,新的接環為重新設計的 E-mount,有較短的鏡後距離,而因為感測元件為APS大小(23.4×15.6mm),所以,鏡頭的焦長轉換率為 1.5X,例如,16mm F2.8餅干鏡便相當於傳統相機的 24mm 焦長。18mm-55mm的KIT鏡頭,相當於傳統相機的27mm~82.5mm焦長。

NEX-5 / NEX-3的E-mount直徑大小為58.9mm。快門廉採用的是縱走式的焦平面快門,它的最高快門速度為 1/4,000秒,閃光燈同步速度為1/160秒。

NEX-5 / NEX-3有相當豐富的週邊套件,在收音方面有ECM-SST1指向式收音麥克風,而外部的閃光燈可以使用HVL-F7S新閃燈(NEX-5 / NEX-3未內建閃光燈及EVF),雖然沒有 EVF,但也有外部的 OVF 可以選用。

NEX-5 / NEX-3有相當好的連拍效能,但在整體操控性及對焦速度上,看來並未比GF1傑出,連拍方面可以每秒拍攝七張,我們在現場跟GF1做一比較,可以明顯看到NEX-5 / NEX-3的連拍速度較快。

NEX系統跟GF1的定位仍有一些差異,例如,NEX擁有圖形化的操作介面、拍攝祕訣與功能解說,而GF1則有較多的直接按鈕控制。NEX系統大多是使用 Control Wheel 切換功能,對一般的入門用戶較簡單。但對 Power User 而言,則有較多的操控程序。

在記憶卡方面,NEX-5 / NEX-3 可以支援Memory Stick PRO Duo, PRO-HG Duo, SD, SDHC, SDXC cards...等多種記憶卡。

α數位單眼新機【NEX-5】及【NEX-3】將於6月中開始預購,7月初正式上市。

接下來是PK時段,讓我們來超級比一比: 

Sony NEX-5 vs Panasonic GF1

ZCOMPGF1FRONT-S.jpg

與價位更高的GF1相比,Sony NEX-5 的體積明顯的小很多,整體佔用較少的空間,機身厚度也比GF

ZCOMPGF1TOP-S.jpg

Sony NEX-5 vs Olympus E-PL1

  ZCOMPEPL1-FRONT-S.jpg

從正面看來,NEX-5比E-PL1小了很多,NEX-5佔了上風;然而從背面看,雖然具有可翻轉的寬螢幕LCD的NEX-5的佔盡了優勢,但別忘了E-PL1有內建閃燈,而且機背上有較多的操按鍵。足見NEX-5著實省掉了不少「元素」以成就其更輕巧的機身。 

 ZCOMPEPL1-BACK-S.jpg

O家的14-42變焦鏡比S家的18-55變焦鏡短小許多,但裝在E-PL1與NEX-5相比却討不了多少便宜。實在是因為NEX-5利基於24.3mm的輕薄機身,才能容許其變焦鏡可以做的這麼長,不用為節少光學元件而在成像的畫質上妥協。

ZCOMPEPL1-TOP-S.jpg

 兩款餅乾鏡相比, S家與O家其實相差不大

 ZCOMP16VS17MM-SS.jpg

Sony NEX-5 vs. Canon Rebel T2i (EOS 550D)

從正面比較:與小型的DSLR如Canon EOS 550D 做比較,您可以更進一步發現Sony NEX-5在機身體積上的強大優勢。

 

ZCOMPT2I-FRONT-S.jpg

從背面比較,Sony NEX-5有16:9比例(約當3:2)的可翻轉寬螢幕,Canon 550D則有光學觀景窗及更多的按鍵便於快速操控

ZCOMPT2I-BACK-S.jpg

  從上面做比較,您就不難理解為何有時候很懶得背一台這麼大台的DSLR出門了,這時您就會發現把五稜鏡拿掉的好處了。雖然Sony 18-55mm kit 鏡與C家kit鏡的尺寸相當,然而大部份的空間節省來自於鏡頭與感光元件之間的距離(按:同m43的原理,拿掉反光鏡後,鏡頭與反光元件大幅縮減)

ZCOMPT2I-TOP-S.jpg 

以上PK賽事取材翻譯自 Imaging Resource,若有翻譯不當之處,煩請指正。

   主要規格:(資料來源:DCView

型號 NEX-5 NEX-3
系統
相機類型 可交換鏡頭式數位相機
鏡頭相容性 Sony E-mount 系列鏡頭
影像感應器
感光元件型式 APS-C 類型(23.4 x 15.6 mm)Exmor  APS HD CMOS 感光元件,搭配 RGB 原色濾色鏡
像素 (概約值) 有效畫素約 1420 萬畫素,總像素約 1460 萬畫素
防塵系統 低通濾鏡上的抗靜電鍍膜及感光元件位移機構
紀錄-靜態影像
影像格式 JPEG(相容於 DCF v. 2.0 及 Exif v. 2.3,符合 MPF Baseline)、RAW(Sony ARW 2.2 格式),RAW & JPEG
影像尺寸 <長寬比 3:2>
L 尺寸:4592 x 3056(14M)、M 尺寸:3344 x 2224(7.4M)、S 尺寸:2288 x 1520(3.5M) 
<長寬比 16:9>
L 尺寸:4592 x 2576(12M)、M 尺寸:3344 x 1872(6.3M)、S 尺寸:2288 x 1280(2.9M)
影像品質模式 RAW*、RAW* & JPEG、JPEG 精細、JPEG 標準  
其他功能 創意風格:標準、鮮明、肖像、風景、日落、黑白(對比、飽和度、銳利度均有+/-3 格的調整範圍) 
動態範圍功能:關、自動逆光補償(自動, 等級 1 到 5)
Auto HDR(自動曝光差異、可調整曝光差異:以 1 EV 格的差距,在 1.0 - 6.0 EV 之間調整,最高為 6 EV)
紀錄-動態影像
錄影格式 AVCHD,MP4
影像壓縮格式 : MPEG-4 AVC (H.264)
聲音錄製格式 : 數位杜比音效 (AC-3 ) / MPEG-4 AAC-LC
MP4
影像壓縮格式 : MPEG-4
影像聲音錄製格式 : MPEG-4 AAC-LC
影像尺寸(像素) [1080 60i- 相容 / NTSC]
AVCHD: 1920 x 1080 (59.94i - 17Mpbs)
MP4: 1440 x 1080 (29.97 fps – 12 Mbps)
VGA: 640 x 480 (29.97 fps – 3 Mbps)
MP4: 1280 x 720 (29.97 fps – 9/6 Mbps)
VGA: 640 x 480 (29.97 fps – 3 Mbps)
[1080 50i- 相容 / PAL]
AVCHD: 1920 x 1080 (50i - 17Mpbs)
MP4: 1440 x 1080 (25 fps – 12 Mbps)
VGA: 640 x 480 (25 fps – 3 Mbps)
MP4: 1280 x 720 (25 fps – 9/6 Mbps)
VGA: 640 x 480 (25 fps – 3 Mbps)
對焦控制
型式 對比偵測自動對焦系統
感應範圍 EV 0  - 20(ISO 100 配備 F2.8 鏡頭)
模式 可選擇自動對焦/手動對焦。自動對焦模式:單張自動對焦、全自動對焦、連續自動對焦
靈敏度 EV 0  - 20(ISO 100 配備 F2.8 鏡頭)
對焦區域 多點 (25 點)、中央、局部
其他功能 預測控制、對焦鎖、自動對焦燈(內置,燈光範圍:配備 E16F2.8 鏡頭時約 0.5-4.0m、配備 E18-55F3.5-5.6 鏡頭時約 0.5-3.0 m)
曝光控制
測光 型式:49- 區域測定
靈敏度範圍:EV 0 - 20(ISO 100,使用 F2.8 鏡頭)
模式:多重分區側光、中央加權、點測光
曝光 模式:程式 AE(自動, i自動、P)、光圈先決(A)、快門先決(S)、手動(M)
場景選擇:肖像、風景、微距拍攝、體育活動、日落、夜間肖像/夜景、手持夜拍
曝光補償:+/-2.0 EV(以1/3EV 格的幅度進行調整)
包圍:3張連續曝光,以 0.3/0.7 EV 格的幅度進行調整
AE 鎖定:焦距鎖定 AE 同步鎖定
ISO 感光度範圍 AUTO(ISO 200 - 1600),可選擇 ISO 200 到 12800(以 1 EV 格的幅度進行調整,建議曝光指標)
LCD 顯示器
類型 7.5 公分 3.0 吋*類型,TFT(Xtra Fine LCD)TruBlack 技術
總點數 921,600 點
可調整角度 向上約 80 度,向下約 45 度(從機背)
過片方式
模式 單張、連續、高速連拍、自拍(可選擇 10 秒或 2 秒延遲)、連續自拍(可選擇 10 秒延遲,3/5 曝光選擇)、遙控器(選購) 單張、連續、高速連拍、自拍(可選擇 10 秒或 2 秒延遲)、連續自拍(可選擇 10 秒延遲,3/5 曝光選擇)
連拍速度(概略值) 連拍模式:每秒 2.3 張 
高速連拍模式:最高每秒 7 張 
* 將視拍攝環境及所使用的記憶卡而有所不同
可拍攝張數(概略值) 精細:14 張,標準:16 張;RAW:7 張, RAW&JPEG:7 張 
* 將視拍攝環境及所使用的記憶卡而有所不同
閃燈模式 閃光燈關、自動、填充式閃光燈(Fill-flash )、慢速閃燈同步、後簾同步、自動模式與填充式閃光燈下可選擇開啟或關閉紅眼模式
電源 單顆可充電式電池組 NP-FM50 , 約可拍攝 330 張(以 CIPA 標準測試)
記憶卡 Memory Stick PRO Duo/Memory Stick PRO-HG Duo/SD 記憶卡/SDHC 記憶卡/SDXC 記憶卡
重量 約 287 公克(10.1 盎司)(含電池與 Memory Stick PRO Duo 記憶卡) 
約 229 公克(8.1 盎司)(僅機身)
約 297 公克(10.5 盎司)(含電池與Memory Stick PRO Duo記憶卡)
約 239 公克(8.4 盎司)(僅機身)/TD
大小 約 110.8 x 58.8 x 38.2mm(4-5/8 x 2-3/8 x1-9/16 吋)(不含突出物) 約 117.2 x 62.6 x 33.4mm(4-5/8 x 2-1/2 x1-3/8 吋)(不含突出物)

Sony α NEX-5 & NEX-3的相關介紹影片:







最後,來看看HD影片的實拍效果:

日本Sony攝製的世界遺產影片,使用NEX-5搭配多款鏡頭拍攝,請注意右下角會出現鏡頭的型號

參考網站:DCViewSONY官方網站 

延伸閱讀:SONY NEX-5/NEX-3 要和M43硬幹了!

sum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說到影音播放機,應從三年前入手PHILIPS的讀碟王說起。那一年買了型號為3146K及5986K的DVD播放機,因為有支援AVI影片檔,因此後來幾乎都看AVI格式的電影檔。

AVI檔案必須外掛中文字幕,而字幕檔幾乎都是.srt的文字檔,然而大廠牌出的機子多不支援中文srt字幕檔,只有5986K可支援圖像式的中文字幕檔(必須將srt轉為idx+sub檔)但3146K又不吃這種字幕,只好用winmenc轉檔程式將字幕內崁在影片裡,遇到rmvb檔也得乖乖的轉檔,再燒成光碟才能看,實在很殺時間。

後來以讀取rmvb格式的多媒體播放機當道,因為電視劇及卡通片多是rmvb格式,檔案小畫質好(可達720p),因此使用rmvb播放機實在很方便。但是若要播放AVI電影檔,一來字幕不是太大就是太小,字體也很醜,位置也不能調整,加上沒有5.1CH環繞音效,只能限定在欣賞rmvb劇集及內崁字幕的AVI檔。

DVD取代錄影帶大約是十多年前的事,本以為DVD已達到影像畫素的極致,為何還搞藍光呢?當初會這樣想是因為家裡的電視太小,等到換了42吋的液晶電視,播放珍藏多年的DVD影片,才發現怎麼畫面坑坑疤疤的?

原來DVD影片或DVDrip的AVI檔只有480p的畫素,而大尺寸的電視可是要播放1080P的影片才不會看到顆粒,這時候才知道原來DVD已不夠看了,高畫質的藍光才是王道。

這一兩年來,可讀取藍光片源(BDRIP)MKV檔的高畫質影音播放機大行其道,隨著下載風氣盛行,許多玩家們不買藍光DVD播放機而購買可讀取MKV檔的影音播放機。同時國際大廠如WD、Seagate也陸續進入這塊市場走向高規格的路線,不再讓大陸機專美於前,很多改良的功能確實解決了很多上述提到的問題。最近先後研究了WDTV、 藍光奇機及藍光劇院等三款支援Full HD 的影音播放機,有一些心得,在此和同好們分享,希望可做為採購指南:

一、WD TV HD媒體播放器

      由硬碟大廠WD所推出的WD TV,一上市就深受好評,不論就外型及UI(使用者介面)都很討喜。

wdfWDTV_HD.jpg 

支援的檔案格式:

音訊 - MP3,WAV/PCM/LPCM,WMA,AAC,FLAC,MKA,AIF/AIFF,OGG,杜比數位,DTS
照片 - JPEG,GIF,TIF/TIFF,BMP,PNG
影片 - AVI (Xvid),AVC,MPEG1/2/4),MPG/MPEG,VOB,MKV (h.264,x.264,AVC,MPEG1/2/4,VC-1),TS/TP/M2T (MPEG1/2/4,AVC,VC-1),MP4/MOV (MPEG4,h.264),M2TS,WMV9
播放清單 - PLS,M3U,WPL
字幕 -SRT,ASS,SSA,SUB,SMI

機身尺寸:100x125.5x40mm (長度x寬度x高度) 重量:303 克

WDTV幾乎支援大部分的影音格式,只可惜不能讀rmvb檔,這跟WD將它定義為高檔貨有關吧!WDTV外接硬碟後,就是一部多媒體中心。在音訊方面,特別介紹可以播於FLAC無損格式的音樂檔,其音質跟CD一樣哦!至於瀏覽相片則有一點慢,可能和相片檔的大小有關吧!

DGAN13-A38480315_498bb97999e8e.jpg 

WD TV背後的介面也很簡捷,但一應俱全,如果是用HDMI線連接電視,那就不需要接RCA了。沒有色差端子對於電視沒有HDMI的使用者一定很苦惱,若是接了只有480P的AV端子實在沒意義。光纖輸出可將影片檔的數位音訊傳送到環繞擴大器,透過擴大器對AC3或DTS的音訊解碼而呈現環繞音效。

機身後有一個USB介面,另一個則在機身右側。詳細介紹及規格請查詢WDTV官方網站

至於搖控器也很輕巧,便於操作↓

wdrc.JPG 

WD TV不但有官方軔體可以更新,還有非官方軔體讓本機可以擴充更多的功能,目前版主升級最新的非官方軔體後,已可讀取USB光碟機了。

接著進入重頭戲,來介紹UI (user interface, 使用者介面)

依個人使用電子產品的經驗而言,大廠牌在UI的設計上都比較用心,而小廠牌的UI看起來都很鳥。而WD不愧為大廠牌,藍色花底的UI還不錯:

開機畫面,會顯示軔體版本↓ 因為使用非官方軔體b-rad.cc, 可支援USB網路卡,但我沒有使用網路,因此顯示 "no IP"

IMG_0161.jpg 

進入主瀏覽畫面後,可上下選擇音樂、相片及影片,以及設定。接上USB硬碟後,顯示硬碟圖示,如果接上兩個硬碟,則會顯示2個硬碟圖示。然而,此時是一個硬碟接在機身後方的USB, 右下角顯示USB2, 機身右側的USB接了外接光碟機,並不會出現硬碟圖示↓

IMG_0162.jpg 

可是當按下 enter 鍵,在硬碟的目錄下,竟出現一個 "cdrom" 的子目錄。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像。上面的FreeAgent Drvie才是接上USB2的硬碟,接在USB1的光碟機居然會顯示在USB2硬碟的根目錄下↓

IMG_0148.jpg 

由於使用非官方的軔體才能讀取USB光碟機,而這個軔體尚有很多待改善之處,問題如下:

1. 一定要接上一個USB硬碟,連接USB光碟機才找得到 (因為光碟機在硬碟根目錄之下啊!)然而,並不是每次連接都會找到光碟機,若找不到必須將重新插拔硬碟或光碟機,

 讓它重新搜尋。(這需要一點手氣)可是這樣一來,就不是很方便,期待新版的軔體可解決這個問題,並讓光碟機對應到USB的位址

2. 必須將字幕封裝到MKV檔,才能讀取字幕。放在同一個目錄裡,可是會顯示"無字幕”的。可用MKVmerge GUI將字幕與MKV影片檔封裝成一個新的MKV檔,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3.可播放DVD影片,但沒有字幕,所以DVD播放器還是得留著

進入硬碟的子目錄,可看到WDTV的操作畫面十分簡明,可顯整排的長檔名,不會有其他雜十雜八的東西在畫面上。看起來很舒服↓

IMG_0160.jpg 

在播放影片時,按下遙控器上的option鍵,畫面上方會顯示設定的選項:由左自右為:聲音、字幕、,放大、縮小、移動、重覆、訊息及最右邊的章節↓

IMG_0150.jpg 

值得一題的是這個"章節”選項,這個功能在欣賞演唱會的影片時十分好用。一段片長一個多小時的演唱會如果每次都要從頭快轉去找想看的片段或曲目,那可是很麻煩的。剛才提到的MKVmerge GUI軟體可以將MKV檔章節化,將章節曲目編寫成一個text文字檔,用MKVmerge GUI重新封裝後,在播放影片時,按下章節選項,即可顯示曲目,選擇想要欣賞的片段了。

使用MKVmerge GUI 重新封裝並編入章節↓

MKVmerge.JPG  

播放有編入曲目的演唱會檔,可以在選項直接選擇曲目↓

IMG_0154.jpg  

WD TV播放影片時可按遙控器"FF"進行2X、4X、8X、16X的快轉,如果影片本身沒有編寫章節,要快跳至影片某個特定位置實在很不方便,還好版主有在Mobile01認真爬文,發現原來軔體更新後可以在按下"FF"之後,再按"NEXT"就可以往前快跳10分鐘。(操作方式:按FF顯示2X,再按NEXT,每按一次快跳10分鐘)如此一來,的確便利許多,也為本機加了不少分。

2. 兆赫藍光奇機 ZIN-5005HD (以下簡稱藍光奇機)

藍光奇機的功能幾乎完全蓋過WDTV,可讀取rmvb檔,並支援網路及BT下載。

ZIN-5005HD_19.jpg 

藍光奇機規格表↓

ZIN-5005HD_26.jpg 

兆赫藍光系列產品官方網站

機身尺寸210x140x40mm,是這三台中最大台的,不過機身背後的端子也最齊全

500hd back.jpg 

藍光奇機的中文遙控器標示清楚,反應靈敏,操作十分方便↓

ZIN-5005HD_29.jpg

藍光奇機的開機畫面↓ 感覺好像是MOD首頁,或是進入一家錄影帶店,相信這個畫面有佷多使用者不喜歡。也許會有新版軔體可以換掉吧!

IMG_0135.jpg 

選擇"媒體播放”進入瀏覽畫面↓ 藍光奇機並不支援外接光碟機(也許日後會有可支援的軔體),可經由網路連接PC。

IMG_0136.jpg

進入HDD目錄後,檔案瀏覽只限於左邊的框框,無法顯示長檔名(無跑馬燈),右邊有預覽畫面,可選擇開啟或關閉預覽功能。

IMG_0139.jpg

按下遙控器上的GOTO鍵,畫面上會顯示搜尋方塊,標題01/01表示這是一個影音檔案,章節01/08表示這個影音檔有8個章節,目前在第1章節(經MKVmerge GUI編輯章節而成)這裡就無法像WDTV會列出所有的章節曲目,但是進入下一個「時間」選項則可以指定要跳躍至影片中的任一個時間位置,這倒是一個很方便的功能。按遙控器的"下一個"也可以直接跳至下一個章節。

IMG_0140.jpg 

使用藍光奇欣賞影片時,可以透過遙控器的操控,直接調整字體大小,顏色、垂直位置,及字體編碼,十分便利。不過沒有白色字體可選擇,灰色字體看起來有點不適應。

3. 兆赫藍光劇院ZP-500A

藍光劇院所支援的影音格式與藍光奇機相同,但比藍光奇機體積小很多,又可支援外接USB光碟機(DVD/BD-ROM),價格竟比藍光奇機還便宜,著實氣壞了剛買藍光奇機的玩家。

01.jpg

機身尺寸:107.4x153.2x36.6 mm (L x W x H),為了縮小尺寸,兆赫將USB挪到前面板上,這樣的設計果然讓許多玩家不以為然,如此一來接USB時得小心理線,否則會像是在吊點滴。而另一個體積能縮小的原因是將色差端子輸出端改成一接三的特殊線材,藍光系列依然保留色差輸出,足見兆赫對TV無HDMI輸出族群之重視。另外,鐵製的機身似乎不利散熱,常摸到燒燙燙的鐵殼哩!

 03.jpg 

藍光劇院的開機畫面,比藍光奇機簡潔多了↓同樣支援網路及BT下載(因版主未使用網路,故不多做說明)。進入「歷史清單」可瀏覽最近讀取過的硬碟檔案(不含光碟),選擇「檔案複製」可直接在此畫面複製及刪除檔案。

IMG_0142.jpg 

接上USB硬碟,會顯示「偵測到USB」的對話方塊↓

IMG_0172.jpg

接上USB光碟機,會顯示「偵測到碟片」的對話方塊。在這裡要特別表揚一下藍光奇機的光碟支援功能:一接上USB就出現這個對話方塊,這一點遠比WDTV強多了,再者,字幕不須封裝即可顯示,播放DVD影片還可顯示字幕,而且畫質似乎有升頻的效果(也許是個人感覺)總之,使用藍光奇機接USB光碟機,真的可以把DVD播放機拿去網拍了。至於BD-ROM,因為沒有這項高檔設備可試,故無法報告。

IMG_0194.jpg 

藍光劇院的檔案瀏覽畫面,可說是藍光奇機的進化版↓IMG_0176.jpg

進入影片一開始,畫面上方會出現四個不同顏色的方塊,可對應遙控器最下方那四個按鈕(下一個圖)做「選單」、「聲章」、「字幕」及「視角」的設定(因為遙控器最下方那四個有顏色的按鈕旁沒有符號或字樣印刷,沒看到這裡還真不知是要幹啥用的)。

藍光劇院已有白色字幕可供選擇(當然也就沒有灰色可以選了)難怪網友們批評兆赫拚命出新機,却不熱於衷舊機種的軔體改良。

IMG_0178.jpg

DMAA41-A45043802_4b22012a888e3.jpg 

遙控器上雖沒有"GOTO",但仍有影片快跳功能。播放中再按一下"PLAY"鍵,就會出現同藍光奇機的搜尋方塊,操作方式同藍光奇機。不同的是按下"NEXT"鍵並不會跳到下一個章節,影片上方會出現「跳到下一個影片」

 IMG_0183.jpg 

 OK,長篇大論的比較這三台高畫質影音播放機,讀者看過後應該選購相關產品較有方向吧!最後,版主再針對各項特性做個總評比:

1. 外觀質感:WDTV>藍光奇機>藍光劇院

2. 功能性:藍光劇院>藍光奇機>WDTV

3. 影音格式相容性:藍光劇院=藍光奇機>WDTV (除了rmvb不能讀,有些檔案也有讀不到的情形,而藍光系列幾乎全部都吃)

3. 操作便利:藍光奇機>藍光劇院>WDTV

至於畫質與畫質,這兩項沒有刻意去做比較,因為看起來聽起來好像都差不多。,但個人是覺得WDTV勝出(品牌迷思作祟吧!)雖然WDTV的功能及相容性最小,但目前依然盡職的為版主服役中,我還是屈服於外觀質感啦!沒法子,外貌協會的

sum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適逢WINDOW7上市,造就久候的換機潮於今年的資訊月湧現,現在USER的使用導向已從桌上型電腦轉向筆記型電腦了,各大品牌也都推出新款筆電機種,於資訊展降價促銷,預期在年底前海撈一筆。

 

12月1日在下也在資訊展入手一台ASUS 15.6"的大筆電,本想取代家裡的桌機,拿回家擺在書桌上,15.6"的大螢幕看起來確實很過癮,但確實也佔了不少空間。本來只想單純的取代桌機,但剛好明年的工作性質有所改變,可能須要經常帶筆電出門,在女王的建議之下決定更換13.3"的CULV筆電。

 

無奈店家說我要換的機種目前因為熱銷缺貨,所以不給我換,那只好拿來網拍囉!或者看看是否有朋友正準備換機,可以給個優惠價...

 

新機只開機跑了幾小時,品相為全新, 規格如下: 

K50 IN 2.jpg 

 

處理器: Intel Dual Core T4300 (2.1GHz)

作業系統 64-Bits Windows 7 Home Premium

顯示器 15.6" LED 鏡面寬螢幕

獨立顯卡 Nvidia 102M 512MB

記憶體 4GB DDRII

硬碟 500G(SATA)

光碟機:DVD Super Multi (DL)

無線網路:802.11n

其他:多合一讀卡機、130萬畫素網路攝影機

規格重量 37.0 x 25.6 x 3.1~3.55 cm (W x D x H) 2.6 kg, (with 6 cell battery)

隨機附件: 鍵盤墊 光學滑鼠 電腦行動袋

 

15.6"的寬螢幕正可以取代桌上型電腦(如果只在家使用,這台是很好的選擇),512MB獨立顯卡可當電玩機使用,4G的記憶體及500G的硬碟,規格一次到位,不用另外花銀兩搞升級。 

這是支援高畫質HD的戰鬥機種哦! 入手價只有23000元,轉手價當然不會超過這個價位啦! 

 

想換電腦但沒時間去擠資訊展的朋友們有福了,在下已幫你選購妥當了...有興趣的朋友們歡迎留言。

 

詳細規格請參考: http://buy.yahoo.com.tw/gdsale/gdsale.asp?gdid=1773788

 

sum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話說我的CANON G7已服役近三年,這三年來用它拍得很多珍貴的相片,幫我們留下很多美麗的回憶。縱然後續機種已出到G11了(繼G7後, CANON陸續推出G9, G10, 以及最近剛發表的G11,CANON很從善如流的跳過"G8",相信大家都知道是啥原因)。 G7的地位在我心中依然屹立不搖。然而,終究它還是一台消費型的DC,隨著這些年來的功力進步,DC實在無法滿足我進一步「練功」的需求,即使是新機種G10及G11,它們仍然受限於DC的「天限」無法營造出DSLR(數位單眼)才辦得到的成像品質及景深效果。

但是像G7這種旗艦級DC的迷人之處除了可以拍出美美的照片外,就是機身輕巧,今年四月爬玉山背著笨重的背包時就深刻的領悟到它「輕便」的好處。只可惜在玉山頂峰碰上大雪,因為忘情的拍照而使相機進「雪」暫時無法使用,所幸後來給它「掠乾」居然還可繼續服役。但是後遺症不斷產生,最近發現它拍照越來越模糊,右邊畫面的對焦似乎出了問題,已經沒法拍出清析的相片,於是開始思索換相機這檔事。

對於想要讓照相功力精進的攝影愛好者來說,入手單眼相機似乎是「必要之惡」,我老早相中兼俱FULL HD攝影功能的CANON 500D,其規格及功能實在深得我心,唯一的考量就是體積大了點(雖然在DSLR中它不算大)。就實際應用的考量,畢竟不是單身背包客,出門要照顧兩個女兒還要背負隨身用品,若再為了背這麼大台的相機(及可能添購的鏡頭)而把隨身用品丟給老婆背可是很自私的行為...若是要翻山越嶺恐怕也無法享受帶著隨身機的輕便性。所以要敗入DSLR實在要慎重考量啊!

正在為日後該入手DSLR或遷就輕便而續用隨身機之際,友人麥可傳了一段Panasonic Lumix GF1的介紹影片,看了真是令人驚豔,這真是單眼相機嗎?

DCview [影音] GF1 外觀、設計及功能 

市場訴求: M4/3系統, 輕巧化的機身, 使用4/3影像感測器, M4/3接環, DSLR的影像品質。

GF1_10.jpg

GF1的機身尺寸為119.4 x 71.1 x 35.6mm, 竟比G7的106 x 72 x 43mm的機身還小,雖然GF1還得把鏡頭的尺寸算進去,但我在使用G7時也是經常掛個套筒及廣角鏡,和下圖的GF1+14-45mm變焦鏡的材積相去不遠。若是GF1+20mm F1.7餅乾鏡就是很理想的單眼隨身機組合了。

GF1_20MM.jpg

GF1的機身有紅、黑、白、銀等四種顏色,Panasonic及Olympus推出的單眼相機都是屬於4/3系統,其鏡頭焦長要X2 (如20mm定焦鏡裝上4/3系統的相機,其焦長為40mm)。而GF1是縮小版的4/3系統,稱為micro4/3, 機身本身沒有防震功能,防震都做在鏡頭上。m4/3的機身若要裝4/3系統的鏡頭,必須使用轉接環(也可透過轉接環接Canon及Nikon的鏡頭,但無法自動對焦)

目前m4/3的鏡頭還很少,由於GF1目前尚未有代理商進口的公司貨上市,現在市面上可買到的平行輸入機種都是日文機,KIT鏡多搭配20mm的定焦鏡及14-45mm的變焦鏡,價位大約在NT27,000~28,000左右。

GF1紅色機身+LUMIX G 20mm F1.7餅乾鏡

GF1 紅色.jpg 

GF1黑色機身+LUMIX G 14-45mm/F3.5-5.6 變焦鏡 

GF1 黑色 14-45.jpg 

Panasonic Lumix DMC-GF1 規格表:

  • 12.1 MP, Live MOS 影像感測器 (同 DMC-G1)
  • 2X的焦長轉換率, 支援 M4/3 接環
  • 最大成像 4000 x 3000 像素
  • 支援RAW, RAW+PEG檔案格式
  • 內建閃光燈 GN 值6 @m.ISO100
  • ISO感率範圍:ISO100-ISO3200
  • 快門範圍在60 - 1/4000 sec, 支援B快門,
  • 支援全手動曝光控制
  • 在拍攝效能上, 可以達 3fps
  • 智慧的自動場景選擇, 可以偵測臉部, 亮部, 陰影...等
  • 支援 My Color 色彩濾鏡模式,
  • 提供主體清晰, 背景模糊的自動處理.
  • 在影片方面, 支援 1280 x 720, 60P/30P 高畫質影片, 使用 Panasonic 的 AVCHD Lite 格式, 也可以選擇 Motion JPEG
  • 影片拍攝時間不受限,
  • 影片拍攝時, 可以調整光圈及曝光補償,
  • 單音收音,
  • 支援風切聲抑制
  • 配置 3" 的LCD螢幕,460,000像素, 支援 Live view
  • 支援 HDMI 輸出埠,
  • 使用 SD/SDHC 記憶卡
  • 使用 DMW-BLB13 鋰離子電池, 每次充電可以拍攝 350 - 380 張,
  • 大小 119.4 x 71.1 x 35.6
  • 重量 285g

以上資料及圖片來源:DCview

個人觀點:GF1確實是一台嫌DSLR太笨重又不必遷就DC天限的好選擇,然而個人覺得在應用上仍有其限制。由於機身小,不適合搭載過重(長焦段)的鏡頭,在鏡頭的搭配上,應以20mm的定焦鏡為首選,以拍攝人像為主要用途。若預算有限,初期入手可先選擇20mm定焦鏡,即使用來拍攝風景,40mm的實際焦段其實也還好,若加裝0.66X的廣角鏡(目前搭配G7使用)也可以有26.4mm的廣角,初期這樣應該很夠用。。日後再依個人拍照需求添購14-45mm或45-200mm的變焦鏡頭。(想必到時二手市場有很多便宜的選擇吧!)

昨天(11/2)到世貿攝影器材展向P家打聽GF1何時會有公司貨,可能是12月或明年2月吧!不過價格可能不便宜,會超過三萬大洋...如果是這樣,還是買平輸的日文機划算。不過以3C產品來說,越早買不見得佔得到便宜。而且太心急太衝動而下的決定常常會換來後悔(就像我當初買了G7後不久又看到Olympus新出了廣角+高倍變焦的機種,如果晚一些時候才入手,可免除經常折裝套筒及廣角/望遠鏡頭的不便吧。現在科技日新月異,過一陣子一定會有更迷人的機種及價格供我選擇吧!我的G7雖然對焦有問題,可是能用還是得物盡其用,趁著年底多存點錢比較實在吧!

以下是在Youtube 找到關於Lumix GF1的影片介紹:

cnet Asia對GF1的介紹影片


What digital Camera 對GF1的詳細介紹


香港的GF1廣告影片


GF1與GH1(一般DSLR尺寸)的比較,看看它的機身有多小



HD攝影效果:
Panasonic Lumix DMC-GF1 HD video sample 1


Panasonic Lumix GF1 Video samples 2


香港2009十一煙火

註:GF1只有單音收音, 機身也無法外接麥克風,以上影片的立體聲是獨立收音的音效。

sum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